close

IMG_4971.JPG
#溫故知新─聽老宅說故事
(先讀一下官網簡介)

 

大溪老茶廠建於1926年、占地1670坪,舊名「角板山工場」。
隱身在靜謐小巷弄裡,是座融合台、日、英式風格的綠建築,低調清新,近百年來風情依舊。在當時台茶興盛,外銷歐美達到巔峰的年代,將茶奉為「黑金」,老茶廠一天三班制,機器沒日沒夜不停運轉,盛產的日東紅茶每年可達600英噸之多。

無奈1956年一場大火,茶廠幾乎付諸一炬,所幸當年老蔣總統在前往角板山行館時,途中路經卻不見原本熟悉的茶廠,詢問原委後,下令工兵全力協助重建下才得以讓這片寶貴的歷史遺產留存至今。
我們開車過「百吉隧道」不久後,就會有很明顯的指標。

IMG_4970.JPG

到了大門口,可以見到一幢白色清新的建築物。
IMG_4976.JPG

注意營業時間哦,很多室內景點多半都是到5點至6點之間,別撲空了。

IMG_4973.JPG

大大的灰底石紋,刻寫廠名,很喜歡這樣的簡約風格。

IMG_4979.JPG

IMG_4980.JPG

入口處是敞開的,門上的粉末天藍色,透露一種平和感受,也可以直接看到裡面空間擺飾。

IMG_4981.JPG

門市展售區有一整面的茶商品,包含有機烏龍、蜜香紅茶、有機東方美人茶…以直白極簡的設計為茶品包裝,自用或送人都很有質感,一旁也有禮盒版本。

IMG_4985.JPG

IMG_4986.JPG

IMG_4987.JPG

第一個檯面是一進來就會看到的,擺滿評鑑杯,由於我以前有從事茶相關的行業,對這個杯子可是不陌生;屬於瓷器,因為有上釉可以有效阻絕瓷土吸收茶葉的氣味,不然每換一樣茶都會有前款茶的殘留味,也就無法品味出茶葉的原貌原味。

IMG_4988.JPG

IMG_4992.JPG

IMG_4995.JPG

檯面上懸掛著鎢絲燈泡,若外頭天色昏暗應該會別有一番情調。

IMG_4989.JPG

 

今日奉茶的是「蜜香紅茶」,非常令人感到貼心,來此茶廠,怎能沒有喝茶? (煮茶中)

IMG_4998.JPG

藍色鐵架上置滿各式各樣的茶品,並不是茶罐包裝。

IMG_5001.JPG

亦有展示經典的普洱茶茶餅、茶磚(話說我以前真的很常碰普洱茶,勾起很多回憶,有些新茶真的好寒、很苦澀,以我這種新手在試茶,就喝不出什麼學問來…但有些陳年老茶真的好喝,也不偏寒,反而讓身體熱起來,價格很是高貴,畢竟得等1015年間的轉化,加上各種天然或外在因素影響,都會讓茶的滋味產生不同變化,前置也需要專業師傅來把關,自然價位不斐)

IMG_5003.JPG

IMG_5005.JPG

老舊的揉捻機、蒸菁機。

IMG_5007.JPG

IMG_5008.JPG

復古包裝的日月紅茶、仙女紅茶。

undefined

undefined

undefined

undefined

 

再來是閱讀區,擺滿許多與茶有相關的書籍刊物,可以坐下來好好閱讀。

undefined

undefined

undefined

來幾張呆瓜合照(哈哈)

undefined undefined undefined

最後的置物架上擺設的是許多茶器具,精美的瓷器或者玻璃製品、鑄鐵壺…等等,都可以欣賞,當然,要選購的話可以直接問服務員,會比較清楚商品的質地與用法。
IMG_5010.JPG

IMG_5011.JPG

IMG_5012.JPG

IMG_5013.JPG

IMG_5015.JPG

 

接著,每日都有提供「專人導覽服務」。老實說以前我都很懶得聽導覽,喜歡自己亂跑閒晃,現在呢,反而很喜歡導覽服務,主要優點是可以幫助你即時進入景點的文化、歷史背景,甚至有些不為人知的小秘辛也會跟參觀者介紹,讓我們在現場欣賞這些老舊文物時,能更理解、更投入情感,彷彿瞬間回到那個舊時光中遨遊…

IMG_5021.JPG

我們到的時間剛好是10點半,所以有先四處逛逛等待11點的導覽。時間一到廠內會廣播提醒大家,可以參與導覽。首先請我們進入「導覽放映區」。

IMG_5019.JPG

入內後工作人員有先介紹,大家可以拍幾張照片,是要拍什麼?原來是放映室內的「復古鐵椅」,據說一張要價不便宜,所以我趕緊地坐坐,體驗一下囉。

IMG_5099.JPG

影片內容主要是講述茶廠過去的歷史緣由,在發生大火後,怎麼重建,以及重建後的樣貌和設計元素,是以「照片、字幕、優雅的音樂」製成的影片,也蠻賞心悅目的。

undefined

利用大家離座後,拍幾張留念,沒拍全景是因為大家都在拍呢。

IMG_5102.JPG

IMG_5103.JPG

然後開始跟著導覽員的腳步探索茶廠囉!先從文物區開始,牆上的黑白照片,訴盡當年製茶盛況。

IMG_5022.JPG

undefined

 

導覽員問大家「知道為什麼廠內沒有廁所嗎?」這是因為廠內在製茶時,如果有廁所的話,釋放出阿摩尼亞的味道,還有一些化學清潔劑等等…這些味道都會被茶葉吸收,想當然爾,這樣的茶葉滋味應該很複雜。
下圖是戶外的廁所,整體簡約乾淨,廁所內異味不重,應該都有定時清理,而洗手台也都有附洗手乳、擦手紙巾,整體來說非常舒適。

IMG_5033.JPG

簡單拍幾張文物照。以前人寫字都好美,都還是書法字體。

IMG_5024.JPG

這把溫度計的長度真的很長,還有相關單位主管的各式印章。

IMG_5025.JPG

IMG_5026.JPG

接著導覽員請我們往天花板一望,顯見灰色斑駁的牆面,還有特別設計的天井。重新建設過的茶廠,沒有將天花板重新粉刷,而是保留其原貌,這些灰黑色的痕跡都是歷史,是前人努力製茶的歲月,留著給後代子子孫孫念想。

IMG_5107.JPG

而天井是為了讓空氣更加流通,製茶的高溫是非比尋常,尤其到了夏天,溫度更高,不利於師傅們作業,身體會無法負荷。

IMG_5108.JPG

除了紙上文物以外,一定會有大型的製茶機器,基本上沒有在使用,像是「第一代茶包機、桶球機、風選機、裝箱機、茶菁機」其中的一台因為使用柴油,所以導覽提醒我們別去碰觸機器瀝出的「黑油」。

IMG_5027.JPG

IMG_5030.JPG

IMG_5054.JPG   IMG_5073.JPG

 IMG_5071.JPG

一旁有兩台「日治保險櫃」,也就是金庫囉!右側擺放的已經被打開,裡面都是存放帳簿,並沒有黃金或者珍貴的珠寶,但是左側的金庫可是還沒打開過,裡面有什麼至今都是個謎…?

IMG_5065.JPG  IMG_5068.JPG

室內文物區參觀完後,緊接要往二樓去。外頭有一台木製的輕便車,導覽說以前很多作業都是要靠「人力」,也得花費很多時間,那時生產的茶葉要運往大稻埕碼頭外銷,這台車就是需要人力推到山下,在送往碼頭,路途遙遠奔波。

IMG_5111.JPG

一旁有附設貼心的「友善風景傘」,處處可見廠內的細心之處,這就是一種態度和格調吧。

undefined

2樓走上,在戶外平台處導覽介紹遠方的阿姆坪茶園位置,不過距離太遠,在茶廠是看不到的,但是周遭能見到一些翠綠竹子,他解釋:因為製茶的空窗期很長,這時候農民要怎麼生活呢,所以會種植一些作物,增加經濟效益。

IMG_5048.JPG

IMG_5049.JPG

篇幅太長囉,請點選下集,一探究竟2樓有什麼吧↓
 

【桃園觀光工廠‧大溪老茶廠】品茗舊時光 茶滋味 (下)

 

arrow
arrow

    rosetea1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